.
用保健品要注意哪些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为了自己的健康,越来越多的人会使用保健用品,但是使用保健食品要注意什么?现在小编带你一起来看一看。
注意药物交互作用
维生素和保健食品经常会与西药发生关联,建议心、肝、肾有问题的人使用前,最好先和医生探讨。常见药物相互作用有鱼油、大蒜、银杏与阿司匹林同用会有出血危险。
纤维类保健食品,如车前草等会减少止痛药普拿疼药效,因此最好先服用西药,在等两小时药物吸收后,再服用保健品。保肝类保健食品,如菇类等会启动身体解药基因,让药物失效,因此最好与西药间隔3~4小时后再用。
最好选择小包装
吃营养品也要分散风险,至少每两个月更换不同品牌,不但可增加身体利用率,也可避免产生抗药性。此外,因为用量不多,最好选择小包装。
有需要时再吃
身体对营养素的吸收并非照单全收,吃得少反而会强迫细胞吸收。每隔两三天吃一次,不但减少过量危险,也可补足身体对营养素的需求。
慢性病人可适量补充维生素B族。因为慢性病,如同处于高压状态中,很容易消耗维生素B族。比如咀嚼、食物摄取有问题的银发族,可适量补充复合维生素,孕妇和儿童最好不要随便补充维生素。至于该不该吃叶酸来预防宝宝神经方面的缺陷,建议先和医师及药师讨论后再使用。
怎样选购好的保健品?
如何辨认保健品中非法添加了药物?药监部门人士介绍,尽管相关产品在外包装上不会标注非法添加物,但销售人员在促销时会强调效果“立竿见影”,见效越快的保健品越可能更有问题。
消费者在选购的时候,须仔细阅读说明书,要认准外包装上的保健食品标志,正规保健食品都有对应的批准文号。若对购买的保健食品,可记下保健食品批准文号,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的数据库中查询。
一、看标志。保健食品的标志为天蓝色专用标志,与批准文号上下排列或并列。批准文号为:卫食健字(4位年代号)第(4位顺序号)号,如:卫食健字(2001)第0005号,或者进口的为:卫食健进字(4位年代号)第(4位顺序号)号,如:卫食健进字(2001)第0009号;2003年7月以后批准的,批准文号为:国食健字G+4位年代号民+4位顺序号,如:国食健字G20040048,或者进口的为:国食健字J+4位年代号民+4位顺序号,如:国食健字J20040002。只有认清批准文号才能保证您所购买的保健食品是经过有关部门审批的。
二、看包装标识。保健食品包装标识必须注明以下项目:1、保健食品名称;2、净含量及固形物含量;3、配料;4、功效成分;5、保健作用或保健功能;6、适宜人群、不适宜人群;7、食用方法;8、日期标示(生产日期及保质期);9、储藏方法;10、执行标准;11、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名称及地址。12、卫生许可证号。
三、要注意产品的禁忌。保健食品只适宜特定人群调节机体功能时食用,因此要对症选购。要详细查看产品标签和说明书,看看自己是不是该产品的“特定人群”,或者是不是“不适宜人群”。老年人、体弱多病或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儿童及青少年、孕妇要谨慎选择。
四、不以价格来衡量保健食品效果强弱。因为产品剂量、添加物质和品牌的不同,价格也不一样。如果您不需要更多的添加内容(如加钙等),那么选择功能少些、价格低些的保健食品就可以了。另外,不要相信任何百分比,比如吸收率、沉积率、使用率、有效率、治愈率等。
五、要正确对待广告宣传。人群中机体间的差异很大,不要相信广告里的绝对性用语,不要轻信张三、李四食用结果如何有效的证言。一些企业很愿意采用个别案例作为普遍现象广为宣传。不要轻信明星在广告里的宣传,不要轻信药店、商场、超市里“穿白大褂”的所谓专家的夸大宣传。
卫生部《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界定了保健食品的定义:“保健食品指表明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即适宜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也就是说,保健品并不是“老少皆宜”,更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业内人士提醒,购买保健品时,首先要认准标记,保健食品外包装上应有“蓝帽子”标记。同时应标有相关批准文号。国产保健食品应有卫生部的“卫食健字”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国食健字”,进口保健食品要有“卫进食健字”标识。保健器械要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文号“药管械(准)字”。保健食品批准文号的有效期是5年。第二,确认功能。目前我国卫生部审批的保健食品一共只有22种保健功能,消费者购买时应注意分辨。同时包装和相关广告上应标明“本品不能代替药物”的忠告语。第三,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网站就可查询真伪。第四,保健食品也有禁忌。若宣称产品为祖传秘方;或者明示暗示适合所有症状及所有人群的,应谨慎购买。第五,切记保留购物发票及保健品包装盒等购物凭证,万一权益受损可作为投诉依据。
选购保健品的误区
误区一:保健品能治病
很多消费者混淆了“保健”与“治疗”的概念,认为保健品能够起到治疗,甚至治愈疾病的作用,这是错误的观点。保健品可以预防调节纠正机体的亚健康状态,象高血压,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可以在正常服用药物的前提下选用一些保健食品和用品。如果用保健品替代药物的治疗作用而影响了治疗,轻则病情加重,重则危及生命。
误区二:补品就是好的
有的消费者认为多吃保健食品,多补充营养只好不坏,其实不然。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服用保健食品的。从医学角度来讲只有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需要使用保健品来对机体进行调节。从养生的角度来讲,日常适当补充微量元素有利与身体健康,而某些行业的从业人员服用抗辐射,促进排铅等有劳动保护性质的保健食品是有利健康的。对保健食品不论什么成份,什么功能是否适合自己拿来就吃,很可能对身体作成伤害,正如中医所说的“虚则实之,实则需之”。
误区三:盲目相信广告
广告的发布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该企业的实力和规模,但不能完全保证广告的描述适合于您。盲目相信广告,完全以某些广告的内容作为保健品的购买标准,还可能上虚假广告和不法商家的当。
.